• 学校南海创新发展基地揭牌

    本报讯(吴明)12月24日,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举行部省会商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并参观调研我校科技展。校党委书记高岩出席会议并为学校南海创新发展基地揭牌。陈宝生在会上指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设立是教育部与海南省解放思想、谋划创新的共同成果。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认识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新使命,放开手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教育新高地、新标杆、新窗口。要把人才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培养自己的、引进外来的,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卡脖子”问题,千方百计培养人才。要努力探索全新办学机制,培育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孵化器”功能,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积极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要做好建设长远规划,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在全面开启“十四五”和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历史进程中,推动海南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陈宝生、孙尧会前调研走访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在我校展区,详细听取了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在科研攻关、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方面的汇报,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办学成就、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同日,高岩,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林海共同为学校南海创新发展基地揭牌,学校南海创新发展基地发展建设迈入了新阶段,下一步将加速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入学筹备等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助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7月24日,学校、海南省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创新发展基地注册成立。创新发展基地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以服务海南省自贸港建设、支撑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建设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区位、政策优势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才、科研、学科优势,聚焦海洋维权与装备技术、海洋大数据与智慧海洋、海洋能源和资源开发装备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旅游装备等研究方向,重点建设三亚研究院、三亚研究生院、深远海海上试验场、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打造深海科学技术人才引培基地、深海科学技术与装备创新实验基地、涉海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基地。12月25日,高岩,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到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走访调研,双方围绕智慧海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总经理王多涛陪同调研。

  • 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提质增效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霍萍)2020年学校科技工作聚焦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能力,按照融合发展、基础优先的路径,着力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先行军”作用,为学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全年科研项目立项1372项,立项经费同比增长39.6%,实现稳步攀升。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需求的科技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有组织的科研模式激发科研活力持续增强,科研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全力推进,实施自然基金作为“一号工程”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系列举措。校院二级有效联动,探索形成“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科研院为纽带、聚力校内外资源、协同攻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新管理模式。全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同比增长21.83%,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5项、首次共同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其中海洋工程学科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本年度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9项,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新高。学校全程培育,构建“金字塔”式的科技成果产出体系。强化落实重大创新任务,深入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获得科技部、工信部重大创新任务牵头项目3项;中型无人艇重点型号竞优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机专项基础研究项目3项;获得卓青基金立项2项;获得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立项10项,立项经费1.8亿元。形成“小项目-小成果-大项目-大成果”螺旋上升体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3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8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新增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支。引导教师将科技成果在龙江大地上转移转化,设立“龙江专项”,重点资助涵盖边防安全、森林防火、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11项。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559项,转化专利21项。学校拓展提高,扎实推进科研平台高质量建设。学校获批全国第6家水下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工作站(海洋领域唯一创新工作站),探索军民政产学研举国参与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到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条件建设项目。世界首座非线性声学水池获批在校建设,建设经费2.6亿,将建成世界第一个覆盖线性与非线性声学领域完整试验设施体系。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建设项目获得认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科研平台的条件和能力,为开展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撑。全面梳理省部级以上科研实验室运行情况,加强实验室统筹管理,优化科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设工作,引导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实验室评估和拓展提高,进一步引导和管理实验室规范化运行。深化创新特区和创新工作站建设,探索管理创新新机制。面向海洋领域创新活力不足问题,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为目标,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采用军民政产学研外金咨有机结合的形式,设立若干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以管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推动水下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形成能力。出台《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科研项目自主管理规定》《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实施办法》,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探索,相关职能部门有组织地为承担国防科研重大任务的团队建立专属工作服务小组,为首席科学家提供精准服务,助推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学校体系化推进,着力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面向海洋强国和核电强国国家战略需求,构建“项目-人才-平台-机制”四位一体的哈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与俄罗斯、挪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极地、智能船舶、海洋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务实合作,获批国际合作类重点项目共4项。深化中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合作机制建设,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学校探索协同创新、高质量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与中船集团、中海油、中广核及中核等行业集团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全年民品横向立项489项,总经费2.8亿元,立项数与立项经费创历史新高。学校系统化布局,积极谋划推进“十四五”重大技术方向发展。学校立足优势技术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海洋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极地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高技术船舶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特区海洋领域“十四五”论证、基础加强海洋方向“十四五”指南,支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预测、“十四五”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国防领域相关规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聚焦水下无人系统、极地技术与装备、船舶工业软件体系、船用动力自主化提升工程、跨介质技术与装备、核安全与仿真技术、新型核能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与应用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任务,有组织地开展科研论证与组织实施,下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先手棋,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能力。

  • 苏国勋著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讯(石帅)近日,教育部发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我校人文学院苏国勋教授的著作《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获著作论文类二等奖。苏国勋教授致力于社会理论、社会学方法论、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该书既介绍了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奠基人韦伯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又从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社会学方法论等方面论证其学术思想的当代意义,揭示了韦伯从社会生活的经验层面对理性化这一现代人生存两难处境的剖析。该书于1988年出版,1989年由台湾桂冠图书公司在台北出版了繁体字版,2016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发行,自初版至今总被引频次高达1067次。据悉,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始于1995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

  • 精准施策下对药 催开穷乡“致富花”

    本报记者 朱虹村民凿冰的咚咚声,在北方的雪域中飘荡,把头带着三十多位村民凿冰下网。“起网!”车辆启动,村民们喊着口号将渔网拉出冰面,活蹦乱跳的鲤鱼、草鱼、鲢鱼浮出水面。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挑选着大鱼,称重结算,场面火热。这场“冬日渔歌”上演在距离佳木斯市区约40公里的汤原县永发乡红泉村,今年是村民们第二年举办冬捕文化节。村民姜柏林说:“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多了,房子暖了,原来被人嫌弃的贫困村成了旅游景点,大伙儿在冬天也有了挣钱的营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根据上级安排,学校负责红泉村定点扶贫工作,从2017年6月起连续派出两批驻村扶贫工作队,群策群力帮扶红泉村实现脱贫摘帽。因人施策 缺乏斗志的贫困户下地干活“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脱贫致富。”现任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赵刚说。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作队多次入户走访,反复宣讲解读扶贫政策,曾经被村民拒之门外的驻村干部慢慢和村民熟络起来。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工作队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工作。50多岁的贫困户王洪年身体有残疾,靠土地外包和政府补贴艰难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他具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内生动力,没有资金投入,导致了举步维艰的困境。”工作队以此为突破口,协调村里设置了保洁员、防火员、护草员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动员王洪年:“你在家里呆着也是呆着,出去扫扫垃圾,就当溜达了,一年就能多赚6000块,干啥不好啊。”工作队员多次劝说,王洪年动心了,抱着试试的心态,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半年下来,当他拿到3000元的工资时,逐渐恢复了信心,能看出来,他有了再多干点啥,多挣点的愿望了。”赵刚说,工作队员趁热打铁:“你家那地自己种和包出去,得差不少吧?还是自己种吧。缺本钱现在有扶贫贷款,5万可以用三年,不要利息,差不多够你种地用了。”“嗯呢,你们把那贷款给我张罗来,我就自己种。”就这样,多年没种地的王洪年又开始自己种地了,一年收入基本能翻番,而且水稻收获后,扶贫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政策,使村民们的水稻成为端上学校饭桌的米饭。而针对半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队通过发放鸡雏、鹅雏及毛葱和大蒜栽子等,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余元。农民冬天有“猫冬”习惯,一些村民把秋收的成果都交给了赌桌,甚至拉下了饥荒,工作队想来想去,决定找个人“开刀”。村民姜柏林心灵手巧,不光会种地,还会木匠活、瓦匠活。但因为好赌,欠下了几十万外债。他在“赌圈”有一定名气,工作队认为转变他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于是,趁着学校后勤集团援建村民广场的机会,请他“出山”承建。施工时,赵刚给他打下手、当小工、套近乎,尊称他为“姜老板”。广场凉亭修建好,工作队请他喝酒庆祝。酒过三巡,有了这样的对话:“挣这钱打算干啥呀?”“还饥荒呗。”“饥荒是得还,但还是先拿这钱干点啥吧,咱屯子也没个饭店,春耕、秋收、猫冬过年的时候,消费需求还是挺大的。”2018年11月,“红泉大锅台”开张了,姜柏林也从赌桌转到了饭店经营上。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内其他好赌之人,他曾经的“搭档”也承包了几十亩地,成为种粮大户,冬季农闲时,又去干起了秸秆打包的活。 修路打井 工作队以群众满意换来口碑 在第一任驻村书记于险波2017年6月来到红泉村时,村内都是3米宽的土道,农机具对向通行很困难,车辆驶过尘土飞扬。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实施了道路拓宽工程,将17600米的道路拓宽到4.5-5米,实现了双向两车道通行。村南、村北原有土路每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在新建水泥板道路1630米后,实现了村内环路通行,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还是有自来水方便啊!”村民们感叹。三年前,村内定时供水,全村有四分之一家庭接不到水,而且水中杂质较多。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题,于险波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方努力,协调汤原县新农办投资60余万为红泉村打了一眼深水井,村里实现了24小时供水。为了保证村民们的饮水安全,于险波又联系永发乡自来水厂,直到保证村民能24小时喝到安全水才安心。曾经村委会和村卫生室基本只有空架子,无法正常办公和开诊。在学校支持下,工作队筹集到爱心企业捐款10万元,用于改善村内办公条件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学校后勤集团也大力支持扶贫工作,帮助红泉村购买了100个垃圾桶和两辆电动三轮车清运垃圾。“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随时有水吃、村内村外都通上了水泥板路,看到村民病了有地方打针、垃圾不再堆积成山,我特别有成就感。”打井、装修卫生室、办公室、修路,这些都是于险波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活儿,但驻村两年,他俨然成了半个专家。“从不适应到与村民打成一片,现在我与村民休戚与共。我们要以解决问题赢得认可,以群众满意换来口碑。”于险波说。 开对“药方子” 贫困户拔掉“穷根子”增收翻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红泉村的“药方”咋开?工作队下了一番苦功。“红泉村周边有一些废弃的厂房,都是曾经用于产业的,这里不是没尝试过发展产业,但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对于优势产业并不明显的红泉村,如何走出一条稳定的创收之路?如何保证脱贫资金稳赚不赔?工作队为红泉村的创收出路精心谋划,反复调研论证。红泉村具有水稻种植优势,学校哈尔滨工程北米公司生产的胚芽米加工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大米的附加值。经过工作队的协调,红泉村与哈尔滨工程北米公司实现了对接,并累计投入150万元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建立了“红泉村水稻产业升级项目”,稳步拉动红泉村水稻产业整体升级,项目建设阶段每年红泉村享受固定收益10.5万元。针对红泉村土地流转的无序状态,学校党委提出“要立足当地资源,从土地里找方向、做文章、想对策”,工作队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50万元,将红泉村的水稻集约化种植、经营,对接哈尔滨工程大学消费扶贫项目,不仅保障了全村收益,还对红泉村未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还争取到县里投资建设了总面积2400平米的三栋太阳能智能果蔬大棚,预计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收益5万元。反季节棚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我们将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辅以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大棚园区;同时与红泉水库的资源统筹规划建设,形成红泉村的旅游业,进而带动红泉村餐饮、民宿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销售。”赵刚对大棚项目的未来进行规划。 扶贫扶智 留守儿童立志“考上哈工程” “海洋很大很美,还充满神奇。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沿着乡里的小路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学到更多的本领,让我的家乡变得和外面的世界一样美……”这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六年级学生刘彦宇写下的一段话。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乡里的孩子们大多成了留守儿童。近几年,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明显足了,因为排名靠前的同学可以参加扶贫工作队组织的科学营活动,去哈尔滨“见世面”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三年来,工作队每年都带着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奶奶,我以后也要去哥哥的大学念书。”孩子口中的哥哥就是哈工程“汇流班助一”活动的志愿者。在校团委组织下,学校的一个班级结对帮扶一个红泉村的中小学生,红泉村共有87名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连线辅导,直至红泉村学生高中毕业。志愿者们也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他们描绘的生活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原来村里的孩子都比较腼腆,见人不敢说话,现在见了我们工作队,离老远就打招呼。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大学,考上哈工程。”赵刚说。校档案馆还在永发乡学校建立了研学分基地,组织开展“春雨科普扶智计划”和“春雨空中课堂”活动,参与的学生达3000余人次,丰富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和眼界。“听说你们要走啊,可别走啊,你们来了给村里做了多少好事啊!”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年,临近年末,经常有村民拽着工作队员这样说。驻村的1200多天,工作队员用真心感动了村民,也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心里装着红泉村的队员綦凤凯春节也要留在村里与村民一起过年,甚至因扶贫工作在外出差连母亲去世都没能赶回。工作队驻地平时不锁门,队员回来后,经常发现多了一盘菜或一袋蔬菜,很多都不知道是谁送的。“我们虽然离家远,但心里有靠山”。在驻村工作队的背后,学校是他们最坚强后盾,三年来,学校群策群力,多部门深入扶贫一线,助力扶贫工作。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红泉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0070元,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村实现了“三通三有”,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如今,工作队还将充分利用红泉村和学校的资源优势,立足农业,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资源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年十大新闻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筑牢抗疫坚强防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防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2、学校荣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三讲三有”特色更加突出,“创新提升”主基调更加鲜明3、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部党组巡视“后半篇”文章,基层党建工作产出若干标志性成果4、“工程100条”全面形成,系统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档升级,智能学院揭牌,吹响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号角5、杨德森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一批师德高尚、科技报国成绩突出的榜样模范涌现6、我校学子首捧“挑战杯”国赛“优胜杯”,研究生新生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研究型大学建设步入新阶段7、学校获批水下智能协同创新工作站、成立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推动形成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8、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首期招生,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9、烟台研究(生)院建成启动,南海创新发展基地揭牌,服务国家战略的“出海口”建设开启新篇章10、哈工大附中·哈工程校区落成开学,进一步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百年校园建设谱写更美更好新画卷

  • 段文洋创新工作室入选“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报讯(记者 朱虹)日前,黑龙江省总工会命名60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校段文洋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为深入贯彻落实“造就一支宏大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当好主人翁、建功新龙江”全省工会工作主线,推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经市(地)、产业工会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省总工会命名60家创新工作室为“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段文洋创新工作室,即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兴海学术团队2014年7月成立。团队针对国际上长期缺乏有航速船舶二阶波浪力三维计算理论的难题,创建了泰勒展开边界元理论,从而实现了波浪増阻的高效预报,目前已经应用于我国三大主流船型的设计。团队创立了高精度层析水波理论,解决了制约数字海洋和船舶智能航行的“卡脖子”技术,达到了目前国际水波模拟的最高水平;研发了中国数值水池核心求解器CNT-CGCFD,目前已经应用于我国第七代深水半潜式平台的设计;开发了中国数值水池试验系统v1.0,为全球用户提供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值试验云服务;为IMO最小推进功率评估导则提供了中国方案,增强了我国在最小推进功率导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争取行业利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 高杰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顶尖学术论文”

    本报讯(贲浩然)日前,学校收到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通知和证书,以我校动力学院高杰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郑群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航空学报》上的论文《叶顶凹槽形态对动叶气动性能的影响》,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F5000”是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基础上,从经过严格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而产生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遴选优秀学术论文。入选论文要求为各学科前1%高被引论文,且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反映期刊所在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