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岩为机关正处级干部讲党课

    本报讯(记者谷雪)12月22日,校党委书记高岩以《加强政治机关意识,锻造践行“两个维护”政治品格》为主题讲党课,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

  • 学校开展部分中层领导人员副职任前集体谈话

    本报讯(记者谷雪)12月19日,学校部分中层领导人员副职任前集体谈话在主楼大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高岩,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远奎,党委常委、组织...

  • 烟台研究(生)院新生回校学习文化周举行

    本报讯(记者侯万龙王慧)日前,我校烟台研究(生)院296名2020级硕士新生集体来到哈尔滨主校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哈尔滨学习文化周”活动。期间,学生代表参与“我与校长面对面...

  • 校友荣伟:勤奋耕耘 30 载 接回“嫦娥”下广寒

    记者 霍萍 郭峰 朱虹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在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不再遥远,这其中就有哈船院机械系87-721班校友荣伟贡献的力量。看到降落伞带着万众瞩目的返回舱稳稳落在地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回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荣伟的脸上绽放欣喜的笑容,这一刻他等了很久,在笑容背后,是他带领团队为守护嫦娥回家奋斗的无数个不眠之夜。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荣伟先后参与、主持了多艘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研制,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包括伞系统故障定位及其分析、减速伞未分离的故障分析和改进、降落伞和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与验证、回收着陆分系统优化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作出了突出贡献。挂帅:大胆启用新人直攻技术难关1987年,18岁的荣伟考入哈船院,在军工大院度过了难忘的7年时光。1994年,研究生毕业的荣伟进入508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总体研究工作,在科研一线辛勤耕耘了近30年。2011年,国家探月工程三期任务正式进入工程研制实施阶段,已在回收着陆专业负有盛名的荣伟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作为首次探月返回任务,以第二宇宙速度进行跳跃式再入返回与回收,没有先例可循。一上任,荣伟便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组织研制队伍,以老带新。他将分系统工作分为几个核心专业后,指定富有经验的中年骨干作为子系统负责人,同时,他大胆启用新人。当时能够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刚刚从学校踏入单位的研究生们纷纷加入到各个子专业中,跟着专业导师学习型号研制经验。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当初的“愣头青”们在荣伟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二是迅速进行技术攻关。现在探月工程返回器和神舟飞船的返回舱虽然在外形结构上非常相似,但并不能简单把神舟飞船类似结构的一些设计,采用等比例缩小应用在探月工程返回器上,只能另辟蹊径。荣伟从理论入手,进行大量的推导,创造性地提出非均衡开伞载荷设计方法,研究降落伞尺寸效应机理,解决了降落伞系统轻量化设计难题,填补了降落伞尺寸效应机理国内外研究空白。针对适用于深空探测返回任务的轻量化回收系统设计难题,荣伟提出了两级减速多目标优化和自适应平衡弹盖拉伞方法,解决了开伞可靠性、舱伞稳定性等系统设计难题,圆满完成了初样技术攻关工作。亲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2012年到2013年,是该型号研制的关键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大型试验,这其中就包含了十余次的空投试验及火箭撬试验。作为主任设计师,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他,在外场试验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大到技术问题分析,小到投放电缆捆扎、推模型托架,荣伟总是亲力亲为,一点技术负责人的架子都没有。对于试验各方面的技术状态,他总能做到了然于胸,因此分析技术问题时总是一针见血。这诚然与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更与一丝不苟、永不松懈的工作状态分不开。在同事眼中,荣伟绝对是一个“拼命三郎”。一年秋天,在某试验基地,回收分系统要在半个月时间内进行5架次的空投试验和1架次的综合空投试验,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可想而知。而不巧的是荣伟的痛风发作了,走路都很困难,每天的早饭和晚饭,都需要委托人帮忙带回宿舍吃。对于试验现场,荣伟已经组织编写了很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有详细的现场数据和影像记录,他本可以不需要到现场,但是空投总装,他一次也没落下,所有确认环节他都亲自上阵,小到结构产品的装配,再到控制产品的联试,大到降落伞的装伞,每一个环节都有他那艰难挪动的身影。最终,在荣伟的带领下,型号研制团队顺利完成了试验任务,嫦娥五号的研制任务也得以顺利进行。伴随着型号的研制,荣伟也一步步由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成长为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直至现在的领域总师。荣伟还肩负着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重任,对学生的要求之严是非常“出名”的。荣伟的一名学生是跨专业考入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刚开始荣伟看到她写的东西就总是眉头紧锁,最后会有一句“看来你对咱们分系统还是不了解呀”,每当这个时候,这个学生总是战战兢兢。但是荣伟马上会表现出和蔼的一面,紧接着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一个个标点符号地改,并且说:“不管有什么问题都随时可以来找我问。”正是荣伟的宽严并济使得许多学生养成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成长为各个岗位的主力。著书:深夜集同 呕心沥血荣伟不仅在型号的工程研制上成果颇丰,他也非常注重成果的积累并积极在学术上有所总结,建立了降落伞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估、降落伞尺寸效应等理论。近百篇的学术文章不仅仅代表了荣伟的多年的钻研积累,更代表了工程、学术思考突破的经验。与大多数的航天两总不同,人们习惯称荣伟为“荣老师”,“荣总”这个称呼较少一些。这也正反映了荣伟不仅仅是在工程研制上是一个“大家”,在传道授业上,能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所悟、所知所想以文字的方式总结下来,并传播给更广大的人,育人授业,桃李满天下。2017年,上级单位要撰写一套航天器技术专业丛书,荣伟主动请缨,牵头进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书目的编写。在刚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荣伟没有立即动笔,而是在心里琢磨了很久。现在关于航天器的专著非常多,然而有的是学者教授等编著,理论很深,读起来难免晦涩;有的是工程人员编撰,工程实例翔实,但难免缺了点理论“内功”。怎样让年轻同志刚入职看这本书就能对系统设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以工程应用入手,再深入浅出地介绍理论知识,使阅读者如同在一位理论知识深厚的工程实践者带领下完成对系统的实践?荣伟针对全书进行反复推敲,定下了写作方向,并立即投入到写作过程中。然而白天,荣伟的时间总是被会议排满,为了挤出时间撰写,他将深夜留给自己。参与编写书籍的一些人大多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在上班开机后便会收到荣伟的批注稿邮件,很多邮件发出时间基本都定格在凌晨一点、两点。更有甚者,荣伟在给一位编辑回复的邮件中仅批注就达到了1000多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深夜集同式”工作后,荣伟带领编写组终于完成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这一呕心沥血的力作。嫦娥“五妹”带着月壤平安凯旋,荣伟前行征程又多了一个圆满的阶段性句号。但现在的荣伟依然忙碌,依然奔波于各个技术问题讨论现场,带领着团队奋进向前。采访中,荣伟祝愿母校哈工程蒸蒸日上,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更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杰出人才;希望学弟学妹珍惜军工大院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宝贵时光,努力学习,为中国梦、强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 第三届“我与校长面对面”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李嘉宁周瑶)12月10日,第三届“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暨学生校务参事聘(卸)任仪式在主楼八楼会议室召开。校长姚郁出席活动。学校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学生校务参...

  • 央视新闻联播专访校友荣伟、叶聪

    本报讯(郭峰 记者 霍萍)12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题采访我校1987级校友、航天科技集团508所嫦娥五号探测器回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荣伟,1997级校友、中船集团702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荣伟在采访中说:“嫦娥5号是我们航天复杂度最高、技术跨越最大的一次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叶聪在采访中说:"能够多次在万米海底开展联合作业,跟我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载人深潜会面向更多应用场景,争取更加系统化的科研成果。”学校官微当晚发布推送《点赞!央视新闻联播专访奔月、探海的两位哈工程校友荣伟、叶聪》,引起师生校友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留言:“向师兄前辈们学习,期待着为母校添光加彩,为祖国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奋斗”“致敬所有为祖国各行各业做出贡献和正在拼搏学习的哈工程人!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奉献!”“为学弟骄傲,从哈军工大院会走出更多国家顶级专家!”“哈工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国之栋梁!儿子作为哈工程学子,倍感骄傲!”“希望哈工程的学子们,以他们为榜样,继往开来为哈工程之辉煌而奋斗!”“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